失去你(妳),還害怕失去甚麼?


擁有你(妳),還期待擁有甚麼?


害怕失去,才能珍惜擁有


將此獻給天下有情人。


近日教球時發現有一學員缺席,細問之下,才知道她因背部拉傷,手臂無法高舉,因而無法練球。其實,平常練球、打球時,早發現她的揮拍動作不正確,她揮拍過於使用大臂,整個揮拍動作完成後,肩部、大臂同時用力,久而久之,肩部肌肉緊繃,背部肌肉也連帶受傷,因此手臂無法高舉。平常練習,糾正她的動作時,尚能改正,但因是長久的習慣,一上場比賽,錯誤的動作還是如故,長久累積,終於出現問題!唯今之計,只能待她傷勢好轉時,再重新確實改正!


打羽球揮拍,一開始練習時,通常我會將塑膠繩打一小圓結,高掛於球館支柱上,學員直舉球拍,小圓結的位置落於球拍上緣,然後練習長球揮拍,練習時要求學員,以手腕帶動手臂方式揮擊塑膠繩小圓結,若姿勢正確,打到小圓結會有響亮聲音,若不正確則沒有聲響,以此判斷揮拍是否正確。揮拍動作正確,打球省力又不會造成日後運動傷害。揮拍動作一開始就不正確,不僅球技無法進步,他日要重新改正,則需大費周章且效果不彰。因此初學羽球,基本動作一定要紮實,手法一定要正確,才可收事半功倍之效。


最近在奇摩部落格中,看到勝利羽球公司職員甲組球員周旺俊拍了一些羽球技巧的影片:米字形步伐左右移位,說明及示範都相當簡潔、清楚。相信應該還有前、後移位的相關影片才對,更很希望他能多拍一些單、雙打相關的移位、補位動作的影片,那就更完美了!以前前國手莊進德(他的雙打全國排名甚高,技巧、手法也極出色)也曾說過:想把他多年征戰國內外及教學的經驗記錄下來,嘉惠羽球球友,但到現在為止已好幾年了,卻只聞樓梯響,未見人下來,可能他教學太忙了吧!有時,為了生活,人往往很難實現理想,這大家可體會,但仍希望他能早日實現夢想!


我練球的時間很長,幾乎每天都要花兩個鐘頭揮拍、跑腳步、練體能,又因為教球的關係,自己上場打球的時間、次數相對的減少很多,平均一周中就只有一、至兩次罷了,臨場的經驗少、球點不夠靈活、球路變化也少,空練了那麼多的體能!大部分的羽球愛好者,練球的時間不多,但上場打球的次數就多了,一周中兩、三次應該有吧!認識的人當中,幾乎都是這種狀態,經驗、球感應該可維持,但體能就相對減弱,而教特殊的如:蘆羽的黃正龍、林冠宏..,幾乎每天都在打球,甚至一天打個兩、三回都有可能,難怪他們的球感、經驗、技術都與日俱增,連體能都可以維持住,但像他們或我這種情形的應屬少數,大部分的應該是一般的羽球愛好者吧!(毎周上場打個兩、三次的居多)


近日天雨的情況多,單練一些體能的動作,似嫌不夠。因此在毎次教球時,會利用一段時間,要求學員連續殺球,我再回擊,或我連續殺球,他們練習回擊,因此毎回回擊的次數與殺球的次數都在三四百個之譜(一班6~7人,毎人毎回50個)。或是我站後場左或右邊定位兩邊切球,由學員挑球回來,一來練習切球穩定度,而學員可練習移位挑球;或由學員練習切球,我移位挑球。幾次後,發現效果相當好,一來,我正好可下場練球,二來,學員殺球、切球、左、右挑球,穩定度也大為提高,教學相長,此之謂矣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