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底近六月了,沒想到氣溫仍低,很適合練球。早晨醒來已近八點,匆忙打好精力湯,便下樓展開今日的例行練球。


28日桃中、桃農友誼賽後,本該集合隊員檢討比賽得失,但看到大家都累斃了,也就打消了該念頭,等有適合的時機再說。綜觀比賽過程有些隊員練球的時候,表現的有模有樣,但比賽時,卻表現不出來,失誤頻頻,主要原因應該是:練球時係定點練習,打完一個球,下一球的位置早已知悉,只要照著教/練的要求完成即可,比賽時,球的落點不定,因此表現就不如預期;有些隊員練習時,表現普普,但比賽時,打得特別好,可能是心臟較大顆,不容易慌亂的緣故吧!


雙打比賽採新制,因此發球較穩定就佔上風,偏偏有隊員每次輪到他發球,不是太高、就是沒發過網、或發太短,該得分時反而送分,殊屬可惜、可嘆!多花點時間練習發球,在目前的賽制而言是必要的。!


有隊員問我,雙打發球時發長遠球是否較容易得分,答案見仁見智,若對方是初學者(無論男女)、且移位慢,發長遠球可能有用,若是碰到較具基礎的球員(無論男女),則佔不了便宜。


發長遠球後,發球者如何移位?我的回應是:若在右側發球,發接球者的右後方,接發球者回過來的球,可能是直線扣殺、直線切球、對角切球,發球者應保持不動,但注意要去處理對方回擊過來之切球。若發接球者的反拍長球,接發球者回過來的球,可能位置為發球者右側的扣殺球、或切球,發球者發完球後往後移位一步,迅速處理來球。若在左側發球,發接球者的左後方,接發球者回過來的球,可能是直線扣殺、直線切球、對角切球,發球者應保持不動,但注意要去處理對方回擊過來之切球。若發接球者的正拍長球,接發球者回過來的球,可能位置為發球者左側的扣殺球、或切球,發球者發完球後往後移位一步,迅速處理來球。


週日、週一練習重點擺在腳步、單腳起跳扣殺、雙腳起跳扣殺,因此今天著重於體能練習。繞著社區步道跑50圈約5000公尺,投機式的俯地挺身750下,連同運動前後之暖身,約80分鐘完成。練球雜感、練球雜感,每次練球時腦中浮現的雜感真多,有生活上的、球場上的、社會重要事件、政治事件.....,依日將它發表,一來留存記錄,二來抒發悶氣,一舉兩得,何而不為,哈哈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