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期文章曾出現這三句話,今日重讀,仍感觸良多,特別再摘錄下來。


感情:錯過了,遺憾了,才知道其實生活並不需要那麼多的堅持

真情永不遺忘,真愛也沒有看破的一天

等待,雖會讓你內心忍受煎熬之苦,但結果,卻總是甜美的!


塵封往事,再提起,總會有幾許心酸、幾番感動。


早期的大漢溪,石門水庫未興建前,每逢颱風,濁水滾滾自上游而下,夾帶大量的浮木,這時候是大溪居民最忙碌的時刻,群集溪邊撿漂流木,我老家是三合院(住了四戶人家),鄰人將撿來的浮木在庭院中堆積成一座小山,待曬乾後,再劈成一小段一小段,擺在牆腳,可用來生火煮飯。一次颱風,可撿拾一年的柴火,那時沒有瓦斯爐,煮飯、燒菜、燒開水全用大灶,用的是木材,雖不便利,但卻省錢。誰說颱風不好?


早期的大漢溪,石門水庫未興建前,整個大漢溪,兩邊是河床,中間是沙洲,有番薯田、花生田,有蔬菜園,幾十戶人家就以此為生。假日一早,與鄰居姐姐拿著鐵桶,到沙洲檢蝸牛,各集滿一桶後,便拿到大溪鎮上賣給養鼈的富人家,每斤五毛,每次可賺個五、六塊錢,對家中的經濟不無小補。


現今大溪老街的里長嬤碗粿,在我小學時就已經開始營業了,為了賺點小錢,木箱子兩邊綁一條帶子背在肩上,箱子裡可擺約十碗碗粿(有甜的、有鹹的),一碗批價五毛錢,賣七毛錢,沿街叫賣,一天也可賺個三、兩塊錢。賣冰棒也相同,箱子內約可裝二十支冰棒,紅豆冰一支批價三毛錢,賣五毛錢,清冰一支批價一毛錢,賣兩毛錢,三支五毛,沿街叫賣,一天也可賺三、兩元。


小學畢業的第二天,便開始送報,是中國時報前身的徵信新聞報,初中期間送了三年,每天5:30起床,整理好報紙,六點開始挨家挨戶的送,7:30送完才趕著去上學,一個月薪水100元,三年都沒調整,每天3.3元,那時候饅頭一個五毛錢,送一天報紙可買6個饅頭。


說真的,那時候生活確實清苦,班上同學家中的經濟條件都差不多,打赤腳、穿八卦補丁褲,人人相同,見怪不怪,但學校生活卻是非常快樂、充實。小學畢業,一半的同學選擇就業,另一半繼續升學,早就業早賺錢,升學者圖的是未來的遠景,當時選擇就業者真都能賺到錢,升學者也真的有遠景。


目前,生活似乎富足,小朋友自小就開始安親班、幼稚園、課輔班、美語班,國小、國中、高中、大學、研究所,一路讀下來,遠景似乎看好,但結果呢?


50年前,生活確實清苦,但刻苦耐勞、儉樸勤奮,生活有目標、有希望,一枝草一點露,天也真的無絕人之路,遠景是可期的!但現在呢?


生活在台灣的每個人都應該檢討,以前的執政者與現在的執政者也應該檢討,美麗寶島,為何搞得哀鴻遍野、民不聊生呢?藍綠惡鬥又為了甚麼呢?真是又感傷!又生氣!您說呢?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