羽球,是一種非常激烈的運動,最近到各個球場打球,發現很多常見的球友都沒有出現,細問之下,才知道是受傷了,且都相當嚴重,屬長期性的運動傷害,手肘、膝關節...


一般而言,會有此狀況,可歸納出幾種原因:


一、揮拍動作不正確

二、運動前暖身、運動後收操作的不徹底,甚至沒作

三、運動過度,手、腳關節沒有足夠的恢復時間


近七、八年來,我一直維持每天早上1.5小時~2小時的練球時間,慢跑、跑米字步、揮拍、仰臥起坐、俯地挺身、羽球運動的輔助腳步(後退跑、側跑、交叉跑、抬腿跑...)。當然在運動過程中也曾有過運動傷害,但都屬短期性的受傷,如:扭傷、肌肉過度疲乏,休息幾天就能如常運動,但膝關節、手肘部分都沒有慢性、長期的傷害,應該拜長期的運動習慣所賜,每天有足夠的時間加強腿部肌力、手部肌力、腰力、彈跳力,因此,運動時當然可減少運動傷害。


以前,在學校打球,打完球後,我會再跑個米字步,右前方位置擺50個球,將球依次擺到其他五個位置,每次10球,五次後,再將五個位置的球,再擺回原位,總共要檢100個球。每次我做這個運動時,旁邊的一個老師,我鼓勵他跟著我跑,他總會說:你才30歲,我以經40歲了,不適合做這個運動。等我40歲時,他又說:你才40歲,我以經50歲了,不適合做這個運動。我50歲、他60歲,我60歲、他70歲,總是以這個理由來回絕我。其實,這跟年齡無關,跟心態有關,不是嗎?


有人90多歲了還參加馬拉松賽,7、80歲了還參加游泳賽,8、90歲了仍參加羽球、桌球、網球比賽,可見年齡不是問題,問題在心態!!我一直有個想法:如果你能持續保持運動,運動年齡是沒有限制的,但你若半途中止,要想再恢復運動,過程則會比較艱辛!


這一段期間,陰雨天較多,因此大部分的時間著重於慢跑,3000公尺或5000公尺,沒下雨則30公尺衝刺來回跑,40~50趟,有時俯地挺身、有時仰臥起坐,較強調腿部、手部、腰部的肌耐力的訓練。天晴時,則跑腳步揮空拍,每次10個點,跑30~40次,連同運動前、後的暖身,時間約在100~120分鐘完成,真的很無聊,或許球技也不一定能進步多少,但因對身心的調適非常有益,我告訴自己,絕不要放棄與也絕不終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