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網友有一篇文章~入流與不入流的運動精神。內容對羽球甲組選手打球時要不要繳費,要不要分擔比賽時之羽球,提出很不以為然的看法。其實,這問題普遍存在,究竟羽球甲組選手在球隊中或在球場上應不應該受到禮遇(其他球類也應該有同樣的問題),看法見仁見智。


文章作者在部落格的描述中說:讓別人快樂是一種慈悲,讓自己快樂是一種智慧。作者可能很懂得讓自己快樂,卻有點缺乏慈悲。文章中對擔任教職的甲組選手也頗有微辭,相信他一口鳥氣已隱忍許久而不得不發,這點我深表同情,但一竿子打落一船人也不盡公平,以下:我提出我的看法。


一、要成為一個羽球甲組選手,必經的途徑為:在中華羽協舉辦的全國性比賽中(中正杯、青年杯),單打前兩名,雙打第一名,或團體賽中表現優異者,在年終由中華羽協技術委員開會評定後公佈之,取得甲組選手資格,也取得準國手資格。一般能取得資格者,大部分在高中階段,少數在大專時取得,社會人士取得資格者年紀也大都在20歲前後。


二、從國小3、4年級加入球隊,國中三年、高中三年,每天早上練體能、下午練球技、晚上對打練習,每天要花費極多的時間在球場中,經年累月的練習,無非希望能早日榮登甲組球員之列,但真能達到目的者幾希。因此甲組球員是除球技獲肯定外,也真的是一種成就與榮譽


三、因此,羽球甲組選手打球時要不要繳費,要不要分擔比賽時之羽球,這問題就真的是見仁見智了。大部分的甲組球員若取得國手資格,或在球團中打球,因為要集訓,你少有機會看到他們,更遑論能跟他們同場較勁。你時常看到的甲組選手,可能是國手退役,或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專任教練了,他們可能在學校任教也可能在球館中擔任教練。


四、大部分的羽球愛好者,若有幸能與甲組選手同場較勁,高興都來不及,那會計較他們是否要拿球出來,他不收你指導費就已經很客氣了!能熬到成為甲組選手,雖然國家有栽培,但他的家庭、他自己也付出極大的心力,我們肯定他的技術,跟他們打球也獲益良多,因此計較比賽時他們是否出球,真的就沒那麼重要了。就我所瞭解,大部分的甲組選手都非常珍惜羽毛,平常他們是不會隨便與人PK的,除非是打指導球。


五、在社會組球隊中,他們當然要受到禮遇,年費可能只收一半、甚至免費,這是對他們球技的肯定。終究在一個球隊中多幾個甲組球員,球隊的實力自然增強不少,且因為受到禮遇,他們自然更願意付出,指導新手打球,球友的球技自然能精進,這---有百利而無一害,不是嗎?


取得甲組球員資格,確實很不容易,我們肯定他們的努力與球技,也應該適時給他們優惠及尊重。而其實大部分的甲組球員都非常珍惜羽毛,在球場上雖然球技出眾,卻謙卑有禮,也不吝於指導球友:或許真有少數盛氣凌人,不可一世者,但那終究是少數,碰到了,少打交道閃為上策囉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