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2011年

台北羽球公開賽圓滿落幕。我國羽球男女好手準決賽時相繼失利,決賽時,只能看外籍選手表演,對我國的羽球愛好者而言,誠屬一大憾事。寄望來年,尚能看到台灣選手,在自己國家的舞台上發光發熱。今年的雙打最大贏家是韓國羽球選手,曩括男雙、女雙、混雙冠軍韓國人,民族性強悍,不認輸,肯吃苦,加上國家當他們的後盾,在各類的運動場合表現都極為出色(足球、女子高爾夫球尤其驚人)。我國體委會,再不以韓國作借鏡,好好重整訓練計畫、制度,單靠選手個人、企業界贊助,是很難跟鄰近國家相比的!



羽球雙打是一門極深的學問,上場的是兩個人,除了個人的條件外,重要的是兩人的搭配。默契程度與兩人在球場的修養、作為、積極性、穩定度,打球的習慣,配合的意願、雙打球路的認知、臨場的應變,都有密切關係。那種打贏球都是自己的功勞,打輸球是隊友球技太差、失誤太多,比賽時動不動就發隊友、對手、裁判、線審的脾氣,給隊友臉色看,或自怨自艾,都不是一個成熟運動員,頂尖運動員該有的表現。比賽期間,有上述的那些舉動,保證輸球。有太多的例子印證,在國際賽事、國內的公開賽、或一些小型的地方比賽都可以看到,最近的例子是----美國網球公開賽,小威廉絲與史托瑟的單打決賽,小威廉絲不是作了一個最壞的示範嗎?



我本人喜歡打雙打,也喜歡看人打雙打,因此累積了一些心得。也因此,在我的部落格中,談到的幾乎都是雙打。因為雙打過程中隱含的運動性、趣味性真是太美妙了,打兩場球,可回味一整天,甚至可打嘴砲整個星期內行人一定身有同感吧!打雙打,跟常搭配的人是一種打法,跟沒搭配過的人又是一種打法,變化多端,讓人沉迷於此而不自覺。



打羽球,因運動量大、激烈,20歲有20歲的打法,30以後,40、50歲以後,又有各種年齡的打法,年紀越大,雙打時,打球的拍數反而增多,只是速度越來越慢;不像年輕小夥子,球速快,移位快,三兩下就得分或失分。若您細心觀察,30、40歲的雙打可看性更高,因技巧已成熟,比賽經驗也較豐富,球速沒那麼快,若高手對決,得一分要1、20個來回,一場球31分,打個二、三十分鐘,大有可能,臨場觀戰,長吊、短封、平球對決、短球、挑球、扣殺、切球,球路變化多、攻守轉移快,保證精采絕倫



,五十多歲的年紀,卻一直參與30、40歲的球隊打球,想當然體能、球速一定處於劣勢;但若只參與高年齡層的球隊組合打球,球速會跟著慢,體能也將急速衰退,這絕非自己這種個性的人所願意接受的!因此,勤練體能、跑腳步、長跑、短程衝刺、米字型步伐撿球、米字型步伐揮拍練習,只要能加快速度、爆發力、穩定度的動作,一定確實且認真的練習,每天90分鐘的練球時間幾乎都耗在這些部分,無非想使自己能保持一定的羽球實力,畢竟運動本身就是非常現實的,不加強自己,早晚終將被淘汰!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田 的頭像
    阿田

    羽球哇哇哇

    阿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